肜荀命理网
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时间 : 2025-08-05   | 最后更新:2025-08-05 作者:肜荀命理网

  傈僳族(l s z)是我国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丰富着我国的民俗文化,多数人对这个少数民族并不了解,今天,易灵就来谈谈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傈僳族简介

  

  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

  

  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份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掴、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傈僳族的节日

  

  阔什节

  

  阔什节是另一个规模较大的节日,阔什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傈僳族有自己的历法,公历一月是他们的过年月,由于各地的习惯和历称的方法不同,过年的时间也就前后不一。以怒江地区傈僳族来看,大约夏历十二月五日至第二年正月十日左右为过年时间。

  

  届时,各地傈僳族同胞同迎新年。节日期间,人们杀鸡宰猪、舂粑粑,采折与全家男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祈福祛病。有趣的是,他们会把第一块粑粑喂给狗吃。因为傈僳族民间有传说,狗给人间带来了粮种:古时人类浪费粮食,天神大怒,下令将所有粮食收回天庭。这时一只狗奋不顾身,爬上天宫偷来粮种,这才拯救了人间。

  

  到时男女老少身着新衣、抬出酒罐,杀猎宰羊,互相馈赠。小伙子们拿出心爱的琵琶,姑娘们打扮得格外漂亮,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谈笑,在欢乐的气氛中尽情歌舞。同时举行对歌、跳锅庄、射弩比赛等活动。傈僳族人把过年称为阔什节。过多长时间,各地,甚至各村寨都有所不同,有的过十天,有的过十五天,但一般就是在过年月里过阔什节。

  

  傈僳族有民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又唱双跳,而尤为喜欢对歌,特别到了过年,歌手们的对歌可以连续对上几天不断。解放后沪水、贡山、云龙一带的傈僳族还有组织温泉对歌的习惯,每年过年之际,都要带上年食,背上行里炊具赶往怒江州府六库以北十二公里处的温泉,参加汤泉赛歌会。届时浊泉边上账蓬林立,人山人海,各地有名的歌手又上一轮,优美动人的歌声此起彼伏,就是到了深夜,歌声仍然在熊熊的待篝火旁回响。这样一年一度的汤池寨歌会,一直要进行十多天。

  

  射弩比赛也是傈僳族年节的重要内容,人们在聚会歌舞的同时,青壮年男子就常常拿出自己心爱的弩弓,于百步以外置一靶子,比试各人的本领。对僳人来说,弩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家家都有,男子人人都精熟,其弩用野桑或其他硬木制成,弩线用牛筋。一般青年男子用的弩须用很大劲才能上弦,可以称得强弩。弩箭用竹或硬木制成。为了提高弩的威力,僳人常常在箭头涂上生草乌等剧毒植物的汁液,这样起到见血封喉,射中即亡的作用。

  

  由于地区不同,各地过年的活动也不同,有的过年要首先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一年的辛劳;有的要在家门栽种松树一株,让其代表山神,以酒肉祭奠;有的则要把年食在人们吃喝之前舀一小勺让狗先吃,因为他们认为世上五谷的种子,是狗历尽千辛万苦的飞到天宫中要来,所以要首先慰劳狗的这一大功劳。

  

  收获节

  

  收获节大都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收获节最大的活动是家家都酿酒和尝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里一边收获一边煮酒,并伴以歌舞,常常通宵达旦,尽兴方散。品尝新酿的酒还不够,男女老少们哈会聚集在村寨草坪上,燃起篝火。老人们围着篝火谈天说地,年轻人们则在火堆旁唱歌跳舞。

  

  傈僳人民崇尚万物有灵,传统节日打斗和宗教祭祀活动有关。他们在收获节酿新酒,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过,他们酿制新酒的原料除了新收割的玉米、高粱外,还喜用稗子,并以稗子酒最为珍贵。稗子是一种类似水稻的杂草,酿制时现将其捣碎,蒸煮后放酒药装坛封存,10天后启封冲饮。稗子酒虽然度数不高,但口感淡而醇,还有解渴提神的功效。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刀竿节

  

  刀竿节,亦作刀杆节。傈僳语称阿堂得,意为爬刀竿。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流行于云南怒江福贡、碧江、泸水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为期一天。据说上刀竿是为了使傈僳族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相传此节始于明代。明正统年间,麓川土司勾结外族,入侵云南边疆,妄图分裂祖国。兵部尚书王骥奉命三征鹿川,傈僳族将士上刀山,跳火海,英勇杀敌,赶走了外来入侵的敌人。王骥虽身为汉人,却帮助傈僳族兄弟保卫家乡,并引导他们固定耕作,保护森林,饲养牲畜,让僳傈僳族青壮年习武,日夜操练。但朝廷内的奸臣却诬陷他企图叛变,皇帝听信谗言,把王尚书召回京城,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用毒药把他害死。为了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保边爱国的壮举,傈僳族人民每年举行庆祝活动,操练武艺,代代相传,相沿成节。

  

  节日当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继从四面八方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二、三根二十米长的粗大木竿,用三十六或七十二把寒光霍霍的长刀绑在两根长竿上,做成刀梯,谓之竿。刀梯成一字形,刀刃向上,有三或六处呈乂字形,顶部挂有红旗和鞭炮。爬刀竿者多为壮年人,他们身穿大红袍,头缠红布,赤足。在一片欢呼声中,鞭炮齐鸣,锣鼓阵阵。爬刀竿者先绕竿唱歌跳舞后,将斟满的一杯白酒一饮而尽,随即纵身跃上刀竿,赤足踩着利刃,双手捏紧上层的刀面,运气支撑脚掌,一级级地往梯顶上爬,一直爬到插有红旗的刀竿顶上,掏出鞭炮燃放。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纷纷上前敬献美酒。节日期间,青年男女们还聚在一起,进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烟盒)等活动,欢歌跳舞,热闹异常。

  

  春浴节

  

  傈僳族每年12月20日会有「澡塘会」活动,不分男女老少可以共浴温泉池,下池前必须脱去衣物,包括女性,仅存内裤下池,但禁忌是严禁窥视行为。另一项意义,年轻男女在这共浴,只要彼此的歌有对上,这对男女就可结伴终身。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傈僳族的日常生活习俗

  

  怒江地区的傈僳族族,都有春浴之习,届时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带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温泉处沐浴。丽江地区的秀兰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后三天,水将变浑,据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饮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兰河的水做饭,饭呈红色,清香可口。届时还要进行蒸汽浴,沐浴后可治风湿病。沐浴期间,大家一同野餐,是傈僳族民间规模较大的郊猎野餐活动。

  

  傈僳族民间婚丧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杀猪宴客。在请客时,不论猪肉、羊肉(或牛肉)都愿放入一锅煮若是有贵宾至,还要煮乳猪招待,以两个月刚断奶的小猪为最好。待客要吃独品菜,就餐时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余可以带走。福贡的一些傈僳族,在遇有客人光临时,主人常用核桃仁、生姜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内捣碎,盛入木碗加盐待客。傈僳族待客饮酒最富民族特色,饮酒时两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使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称同心酒,至亲密友见面时常用这种喝法。

  

  傈僳族的婚俗

  

  男女青年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设宴置办酒席。在女方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还要在门口摆一桌酒席,请陪同的客人喝喝酒。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要互换碗筷,表示今后要互敬互爱。

  

  傈僳族的食俗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因大米种植较少,只有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才用大米做粥。

  

  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傈僳族的肉食来源有家庭饲养的猪、牛、羊、鸡肉和捕猎的麂子、岩羊、山驴、野牛、野兔、野鸡和河里的鱼,肉类的食用方法大都采用把肉抹上盐,放入火塘中烧烤后食用。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芋头和各种瓜菜、薯类,辅以橘子、桃、花红、梨、季等多种水果。因当地盛产漆油,所有菜肴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认为是产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傈僳族家家都养蜂,少则4、5群,多则十几群,每年秋季,家家都酿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梁外,还喜用稗子,并以稗子酒最好。酿酒时,先将原料捣碎,蒸煮后放酒药装坛封存,10天后即可启封冲饮,度数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喜饮一种麻籽茶。制作麻迷茶时,先将麻籽入锅用微火焙黄,然后捣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钟,取出沥渣,汤仍入锅放盐或糖煮沸即可饮用。麻籽茶洁白,多饮也像饮酒一样能够醉人。在贡山一带的傈僳族,受当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典型食品:有漆油酒、清水煮小猪、猪蹄珍珠粥等。

  

  傈僳族的服饰

  

  傈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着及膝黑裤,头戴黑色包头,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坠。德宏傈僳族男子佩戴长刀,颈戴贝壳颈圈,身背手工缝制缀有红绿色小绒球的花包,穿白色护腿。女子多穿长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长裤,系围裙,用青布包头,身背手工缝制的挂包,头戴白色砗磲片和红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乐。有的绚丽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极有特色。

  

  傈僳族的居住

  

  按照傈僳族人的传统习惯,修建房屋必须在一日之内盖成,否则即认为不吉利。为保证在一日之内建成房屋,房主人必须依靠家族亲友及村邻通力合作,即僳语称之为瓦爪的形式。盖房的前几天,由房主人通知众亲友。事前就分别凑够了各建筑材料,然后请巫师择定吉日,届时所有被邀请的亲友和邻居一齐动手,一日之内即告完成。房主人视经济条件款待相帮的亲友。

  

  有的地方的房屋建筑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小竹楼。楼上住人,一般用竹篱笆隔为两格,两间屋中央都设一火塘,备三脚架,作为煮饭烤火之用。晚上,全家围火塘而睡,火塘内终年生火。遇有客人来临,主人则把火塘边让给客人住。竹楼下一般为养牛、猪等牲口用,竹楼四周辟为园地,种以瓜果、蔬菜之类。

  

  傈僳族人的这竹楼,简单、实用,它既可以防湿、防兽,且便于搬迁和兴建。一座新竹楼同样在一天之内就要建成,否则认为是不吉利。建时就地取材,全寨相助。新竹楼一旦落成。寨中男女老少便前来祝贺,主人也殷勤地款待大家,摆上各食物,斟满水酒向大家表示感谢,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开畅饮,尽情歌舞。

  

  靠丽江等地的傈僳族人,建筑则多为全木结构的楼房,烟夙用长约一、二立的方木料垒成;上面覆盖着木板。同时,因受双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少数的傈僳族人家也建筑土木和砖木结构的房子。

  

  傈僳族的丧葬

  

  傈僳丧葬仪式人死后停尸于火塘里侧,头前供酒、饭各一碗。若死者为男性,供肉九斤;女性供肉七斤。吊唁者唱祭歌,手持木棍击地板,以示驱鬼,围着尸体跳斯我堆(死舞)。实行土葬。坟坑选在较平坦的山坡间。尸体放置方位依地形而定,头枕高处,侧卧,面向太阳出处。并将死者生前使用的弩弓、刀、木碗、烟袋以及织布梭、针线和玉米等,装在布袋里,挂于墓前木桩上。

  

  过年时,举行对亡故亲属的祭祀,供奉酒、饭各一碗,肉一块。如果兄弟未分家由长兄主持;分家后则各家分别祭祀。祭时各家门口插上松枝,其枝数同自家人数相等。

  

  傈僳族的禁忌

  

  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忌伤害蜘蛛;丧事期间,死者的亲友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则被认为是对死者不敬。  产妇分娩时,外人不能闯入室内,尤其忌讳持刀箭者闯入。

上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 节日的风俗习惯 保安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下篇

最新文章

2025年08月
05
农历 闰六月十二
乙巳年【蛇年】
癸未月 丙午日

最新更新

风水解析影响“人际关系”布局

以百科解析,哪个生肖被以枣树代表?

2014年属牛结婚吉日 属牛2014年运势及运程?

龙女配牛男旺夫吗 女龙男牛爱情配对

中国按顺序依次排列的传统节日

吕祖灵筮第二十八签详解

月老令求姻缘

男人克妻的八字

旺夫旺子八字特征女命

民间算命

指纹算命

手相查询

痣相图解

生男生女

眼皮跳测吉凶

喷嚏预测

配对
配对
配对
配对
查询
生日密码